2014-12-01

這款 ê 歌真稀罕(1):到底什麼是「歌仔」?


工作結束的夜晚,一個人不受打擾的房間裡,你會聽些什麼音樂?

三五好友聚在一起,想來點聲音,以免沉悶,你會放些什麼音樂?

通識課左前方那個阿妹仔好正(or 阿弟仔好帥),你終於鼓起勇氣,說要唱首歌給他聽,你會唱什麼樣的歌?

如果,你選擇的音樂是「歌仔」(koa-á,一般來說,你應該會被當成一個超級不正常人類。至少當我在唸歌給我女朋友聽的時候,我都會看到他眼神透露出一絲深深的無奈,人生充滿怨歎。同樣是拿著月琴,改唱流行歌的時候,他的無奈好像就少了一些。

在年輕人的眼睛裡面,歌仔到底被看成什麼呢?別說年輕人了,連我媽都跟人家說,他兒子每天在房間裡「我來唸歌囉」,大概是生錯時代了。有一種音樂能這麼徹底的跟「老」,「過時」,「沉悶」,「古板」這些標籤結合在一起,真的是非常不簡單!

可是歌仔明明就不是這樣。歌仔不但不古板沉悶,反而可以比任何音樂都還要「活」,還要跟時代結合,還要「新」。身為歌仔的入門學習者,為了避免自己繼續被誤解下去,還有推廣這門已經逐漸被遺忘的藝術,總得出來說個幾句,我所學的歌仔,到底是什麼。
想到歌仔,我猜現在的年輕人會想到的大概就是歌仔戲演員,在電視上唱著一些聽起來像古詩的東西,配上「國樂」演奏。啊反正就是無聊就對了。先不說其實那種音樂跟所謂的「國樂」不一樣,重點是,樂器種類跟歌詞的形式,都不是歌仔的必要條件。歌仔不是一定要配上殼仔弦,大廣弦,月琴,品仔,也不一定要是「七字仔」(七字一句,四句一葩的歌詞形式)。或許有的人聽到歌仔,則會想起「勸世歌」,就是「我來唸歌囉.」,然後勸你要怎樣怎樣怎樣。但歌詞的內容,其實也不是歌仔的必要條件。有些流行歌,提到政治,人生,也可以說這種歌詞很「勸世」,但不是歌仔就不是歌仔。

那歌仔到底是什麼玩意兒?怎樣才算是歌仔?

上面提到的配器,歌詞形式和內容,都是歌仔文化的重要元素,但還不是最核心。我所學的歌仔,最核心的元素,是一句話:語言與音樂的和諧

唔,聽起來超級虛無飄渺的吧。下面我會盡量簡單的說清楚,這句話到底在說啥。

因為歌仔使用的語言是台語,下面就都舉台語的例子。台語是一種聲調性的語言,聲調非常豐富,一共有八種不同的聲調,也就是八種不同的音頻高度,和發聲方式。這樣的語言的特色就是,平常講話的每一句話,其實就是音樂。

不信的話,你用台語唸一唸自己的名字,很刻意的把音調高低唸得非常明顯,作誇張一點。你聽,像不像唱歌?如果把前後的音都連起來,做點滑音之類的,就更像了。或者,隨便講句簡單的話,「你暗頓食飽未?」。你一樣講誇張一點,把音連起來,不就變成一句歌?

就因為這樣,台語這種本身音樂性就很強的語言,拿去唱歌的時候,事情可就複雜了。歌詞本身就是音樂,配合的旋律也是音樂,那是該聽誰的好?聽語言的,還是聽音樂的?無論是語言聽音樂的,還是音樂聽語言的,都能夠達成語言與音樂的和諧(往後文章會再詳細討論兩者的差異)。達成了語言與音樂的和諧,就符合了台灣歌仔的基本理念。反之,就算歌詞是七字仔,也可能跟音樂一點都不和諧;就算用的樂器是傳統樂器,唱出來也未必能達到和諧。

理論說了不少,下面,聽幾首歌吧。聽了應該會更懂我在說些什麼。

首先,唔,我們來聽聽勝文的競選歌吧XD。任賢齊作的詞曲,印象中他也唱過不少台語歌。要怎麼知道這首歌的語言跟音樂是否和諧呢?最簡單的方法,就是閉著眼睛,別看歌詞聽看看,看你聽不聽得懂。當然前提是你會台語啦。


其實,應該都還聽得懂吧。因為他用的歌詞都是很淺顯的詞彙,很容易就聽懂。但你仔細聽看看,如果我們真的照他唱的音去理解意思,你不覺得有些地方好像怪怪的?

像是裡頭有一句「只是多了一個啤酒肚」,你不覺得很像「只是嫁了一個啤酒肚」?那句「有緣千里來相會」,聽起來難道不像「有緣千里來尚hoe」(1. hoe是胡鬧耍賴的意思2. 其實「里」也怪怪的)。其實就連當作歌名的「挺到底」,在歌曲裡頭都變了調,變得很像「挺狗底」(我沒有影射哦,沒有哦沒有哦)。

熟悉語言的人,腦袋裡大概都有一套自動糾正系統,就算音有點偏差,還是會自動修正過來。當然,太大的偏差就真的會聽不懂了。有時候則是會因為聲調改變了,而變成不一樣的意思,像上面的「相會」變成「尚hoe」。語言和音樂的音調衝突了,而讓語言屈從於音樂,就往往會產生這樣的結果。多閉著眼睛聽幾首台語歌,就可以聽見更多。

我猜可能不少人會覺得,這不是雞蛋裡挑骨頭嗎?以流行歌的標準來看,是雞蛋裡挑骨頭沒錯。但從歌仔的標準來看,可就不是這樣的。我作這些分析並不是要說這首歌有多爛,我想說的是,有一種音樂的觀念,一種不同於現行的音樂,卻在不到一百年前曾風靡台灣大街小巷,一種為台語量身訂做的音樂形式,正在逐漸被淡忘。我們可以練習重新去欣賞它,因為它真的很美,而且根植於台灣這塊土地。

多聽幾首台語歌,你會發現,有些歌曲就是可以很容易全部聽懂,不覺得有什麼衝突的地方,彷彿「唱歌就跟講話一樣」。這樣的歌,大概就是符合了音樂和語言的和諧。像我覺得,「家後」就是。


語言和音樂的和諧,有時候不只是作詞作曲的關係,也跟演唱者有關。厲害的演唱者,就是有辦法稍微修飾一下,讓語言順暢。這些修飾,咬字的處理,往往就會構成台語歌的「味道」。同樣一首歌,不同人唱,味道就會不同。前陣子仔細聽了兩個版本的「追追追」,就很有感觸。

黃妃版:


蘇打綠青峰版:


我想…..除非是蘇打綠迷,或者跟黃妃有什麼過節,要不應該會覺得兩個版本差挺多的吧。那麼,到底是差在哪裡呢?是什麼讓黃妃唱的,就是比較有「味道」?

可以談的東西很多,從我的角度來聽,我會覺得「入聲字」是個大重點。譬如「殺」(sat),「角」(kak),「澆」(ak),「迫」(pek),「說」(soat)。這許多入聲,許多短促的音,其實構成了整首歌音樂性的一部份,讓整首歌有節奏,有張力,許多的入聲就可以堆疊出力度和情緒。這些入聲,黃妃每個都唸出來了,而青峰則是一個都沒有唸出來(所以聽起來很「黏」)。而且黃妃在處理音樂時,和青峰在處理的考量不同,她多少考量到了語言。最明顯的例子,是副歌裡的「追」這個字。你不會覺得,黃妃唱起來就是「追」,青峰唱起來卻變成了「對」?另外還有一些,則是發音的問題,就不多談了。

說起來很奇怪,竟然是「語言能力」,決定了這兩個版本音樂美感的差異!

說到這裡,你有比較清楚語言跟音樂的和諧是怎麼一回事了嗎?我猜,你應該會想問,說了這麼多,到底要怎樣,才能讓它和諧?或者,你大概會說,像這樣唱歌跟說話一樣,不就真的是無聊死板嗎?

下一篇文章,我們來談「怎樣才能和諧」。談完你就會發現,歌仔是唱歌像說話,可是卻千變萬化,遠超過你想像。

8 則留言:

  1. 你好!
    照這樣說,只要符合語言與音樂和諧就是"歌仔"嗎?這樣文中提及符合此形式條件的"家後"這首流行歌也算"歌仔"嗎?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你好。我文中想說的倒也沒有那麼絕對,可能為了寫作效果,語氣太強了一些。我想表達的是,歌仔音樂核心的必要條件,就是「語言與音樂的和諧」,像家後這首歌就是符合了這個條件。但嚴格來說,也不是符合了這個條件就可以算歌仔,因為它沒有使用歌仔傳統的調式,而是在處理音樂時用了相同的邏輯。

      刪除
    2. 詩樂諧和是歌仔的必要條件,其他漢語歌謠裡也有同樣的特色,算是漢語民族文化的一部份,所以歌仔以外的某些音樂也可能有這樣的特色。例如黃連煜的客語歌曲〈山歌一條路〉(請按右鍵選擇新視窗開啟)裡也聽得到曲調配合客語聲調。

      台語流行歌雖然受到西洋音樂影響甚深,但還是會顧慮到歌詞聲調與音樂曲調之間的關係。雖然近代的歌曲已不太重視這個關係,但比較專業一點的填詞人都還是會注意以避免倒音。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些好聽的台語歌曲不用看歌詞也知道在唱什麼,而且唱的跟說的一樣感情真摯。

      刪除
    3. 你好!
      我會有這樣的疑問,倒也不是因為你所說的"為了寫作效果,所以語氣太強了一些",主要是這篇文章你定的題目是:"這款 ê 歌真稀罕(1)-到底什麼是歌仔?",可惜通篇僅在說明"詩樂和諧",完全未提構成歌仔的其他要件。不過,我直覺認為能具有詩樂和諧理解能力與品味能力的人,對歌仔的認知應該不至於只以此界定,所以向你再確認你真正的想法。
      在能精準切題並正確傳達文義的前提下,用強化的語氣來增加文章效果,提高可看性,我認為不但不衝突,反而也是很好的嘗試啊!

      刪除
    4. 暹〔泰〕語歌、越南歌亦如此。

      刪除
    5. openson039:

      因為這篇是系列文第一篇,所以我們先打算點到為止。往後在進一步談詩樂和諧的應用,歌仔調和歌詞的配合等等其他要件。很謝謝你的提醒!希望能繼續交流。

      刪除
    6. openson039 按呢講有影,無的確愛 kā 標題改一 ê 會 khah 好。

      刪除
  2. 現在還願意從事臺灣文化工作的人,算是異數了。你們願意投入心力學習研究,真的很不簡單。想當年我也曾暗自發願為臺灣文化出力,結果未能堅持。期許你們能持之以恆,至少讓我們有一個可以討論交流的平臺可以分享啊。

    回覆刪除